水产养殖出现水体分层的原因水体分层是指水体中不同温度、盐度、溶解氧等因素不同的水层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,形成水体分层现象。
水产养殖出现水体分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1. 天气变化:气温升高或降低、风向改变等天气变化都会影响水体温度分布,导致水体分层。
2. 养殖密度过高: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增多,从而影响水体的溶解氧含量,导致水体分层。
3. 水体流动不畅:水体流动不畅会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不均,从而形成水体分层。
4. 养殖池深度不够:养殖池深度不够会导致水体中的温度分布不均,从而形成水体分层。
5. 养殖池水质不佳:养殖池水质不佳会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不均,从而形成水体分层。
从物理方面考虑,分层的水体溶解氧也会出现分层,表层溶解氧比较高但底层的溶解氧非常缺之,底部还原性很强,在这种还原性的厌氧环境下厌氧致病菌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,而南美白的体质却不断下降。对氮循环的影响很大,在还原性厌氧的环境下由于缺乏足够的氧化还原电位,低价位的氨或铵很难被氧化为高价位的硝酸盐供藻类利用。
从生物方面考虑,分层的水体藻类多分布在表层,往往造成喜强光的藻类慢慢占据优势,并且藻类组成向单一化转变,这都不利干养殖环境的稳定。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统计约70%的有害菌都是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,在分层水体的生态环境更易滋生。在处理分层水体时要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,所谓法无定法,千变万化。
如何预防水体分层
1. 控制养殖密度:合理控制养殖密度,避免过度投喂饲料,避免过度密集养殖,导致水体中的有机物质过多,从而引发水体分层。
2. 加强水体流动:加强水体流动,通过增加水体氧气含量,可以促进水体的循环,避免水体分层。可以采用增氧设备、增加水体流速等方式增加水体氧气含量
3. 控制养殖池深度:合理控制养殖池深度,避免养殖池深度不够,从而减少水体分层的发生。
4. 加强水质管理:加强养殖池水质管理,避免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积累,从而减少水体分层的发生。
所以适当开启增氧机搅拌水体,通过改底培菌培藻来提高水体活跃度,提高缓冲能力。
综上所述,预防和处理水体分层是水产养殖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。通过合理规划养殖场地、控制养殖密度、增加水体氧气含量、控制饲料投喂量、定期清理养殖池等方式预防水体分层;通过增加水体氧气含量、增加水体流速、增加水体混合度、清除池底有机物质、调整养殖密度等方式处理水体分层。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,保障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。
公司地址:武清区白古屯乡白古屯村东500米
电话:022-22181997
传真:022-22181998
邮箱:tjdpoin@163.com
官方公众号